1951年出生的陈梓笛,家住涵江区大洋乡杏山村人,中共党员,1977年入伍,退伍后安排到大洋乡政府上班。作为基层文化工作者,陈梓笛几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为繁荣山村文化作贡献。
大洋乡位于莆田北部地区,与福清、永泰毗邻,这里山高路陡,交通闭塞,群众的文化生活较为单调,为了丰富山民们的文化生活,宣传党和政府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作为文化站长,他向领导提出了成立山村电影放映队的建议。当他的建议得到领导的认可后,他便马上着手筹建工作。然而,他需要一个帮手,让谁来当他的助手呢?几经权衡,最后决定让他的儿子“入伙”,经过领导的同意后,于是,大洋乡“父子放映队”诞生了。从此,父子俩隔三差五,扛着笨重的放映机,爬山涉水,走村串巷,放映电影。
在担任大洋乡文化站电影放映员期间,翻山越岭走遍大洋18个乡村放映电影,为偏远山村群众送去精神文化食粮。同时,结合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发挥自身优势自编快板俚歌和宣传材料,利用电影放映前半小时专门宣传计生国策、红色旅游、科学种田等内容。每年放映电影500多场次,连续4年获得莆田市 “百队千场”电影放映竞赛特等奖。大洋乡文化站也荣获电影下乡特别奖等。
发挥自身优势,繁荣山村文化。陈梓笛同志退休后坚持退而不休,坚守文化传承岗位,组建了一支业余家庭文艺队,采用自编自导自演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使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好评。同时他还利用时间,收集大洋乡丰富的旅游景点、民间掌故、风情民俗等资料,自己编写了《永兴岩自然风景区资料集》,义务为游客当导游,大力传播大洋山乡的红色文化、旅游文化、生态文化。
大洋乡居老、边、少偏僻山区,也是革命老区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闽中司令部所在地。为打造红色旅游品牌,他结合灯炉寨景区的开发,利用退休后的闲暇时间,广泛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民俗用品150多件,创办了大洋民俗馆,成为都市人体验农家生活、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好去处。此外,他还结合红色文化旅游的特点,创办了莆田市第一家“森林人家”,推出了“四个一”活动,即:走一趟红军路、吃一顿红军饭、唱一首红军歌、扮一个红军人,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
通过这些年的不懈努力,陈梓笛创办的“森林人家”共接待游客8万多人次,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30多个,被授予“省十佳森林人家”、“省三星级森林人家”、“省乡村旅游三星级接待单位”等称号。他本人也先后荣获“福建省农村文化工作先进工作者”、“ 莆田市2000-2003年度文化工作先进个人”、“ 涵江区优秀文艺贡献奖”、“ 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