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工匠”系列报道⑥】
“神奇射手”神在何处
——记陆军某基地某区一级军士长杨海林
“我真敬佩你们当兵的!技术精湛把关严格不说,还热情周到地为我们想办法解决技术难题!”2011年,北京理工大学梁教授在完成某型火炮设计定型试验后,激动地给某基地写来题为《草原上的神奇射手》的感谢信,表扬在试验中完成任务出色的杨海林。熟悉杨海林的战友们都知道,从新兵到一级军士长,他总是把难题和艰险留给自己,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杨海林和战友仔细检查装备。
某年寒冬,科尔沁草原银装素裹,气温达到零下30多度,某型重点武器定型试验正在紧密展开。在炮弹顺利打完3组连发后,出现了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事情:炮弹留膛。面对此种情形,现场参试人员顿时面色凝重,气氛紧张起来。杨海林按照应急方案,要求炮班人员回到掩体,自己只带着炮长迅速跳上火炮,关闭电源油源,打开闩体,抽出药筒,检查药筒的底火是否有击痕。随后,和参试人员快速商定退弹预案。只见杨海林把退弹器装在擦炮杆上,从炮口把退弹器伸进去他叫来炮长和炮班班长让他们在闩体后把退出来的弹接住。就在大家焦急等待的时候,忽然听到有人喊:“炮弹出来了!”在场人员悬着的心才放下来。这时再看杨海林,脸冻红了,手冻紫了,眉毛上也结了一层白白的霜。厂家人员紧紧握住杨海林的手说道:“了不起呀,太感谢你了!”
大事难事看担当。某型火炮强度试验进入攻坚阶段,作为重点试验项目,各级领导和参试厂家负责同志纷纷前来“探营”。望着大家期盼的眼神,杨海林坚定地回答:“请组织放心,我会全力以赴完成最后的试验攻关。”
其实,杨海林何尝不知道这次任务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先前试验中6次故障和2次险情虽然成功得到处置,但试验总是与成功和失败相伴随,有时甚至危及到生命。
杨海林对照射击记录表数据归纳总结射击经验技巧。
可杨海林就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为完成好此次试验任务,他认真学习改进型火炮的新功能,并针对参试装备特点和试验具体项目研究试验方案,梳理出十余条试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与排除方案。
他还每天带领炮班人员往返在工房和阵地之间,装填弹药、检查诸元、瞄准、射击,经常一忙就到深夜,周末也没有休息过,虽然驻地离白城的家只有20分钟的车程,但他已经两个月没回去过了。
即便是这样,最后试验时还是发生了问题。在一次重大试验中,周视镜突然失灵,厂家也没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火炮无法瞄准目标,试验进度又不能拖怎么办?就在现场所有参试人员束手无策的时候。“停止所有操作,对火炮再次进行全面检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问题。”杨海林果断地下达命令。
在确定没有其他故障的情况下,杨海林凭借多年的参试经验,运用炮口十字线方法,准确无误地击中目标,并在急速实弹射击项目时打出了一分钟8连发的好成绩。他在试验场上的冷静、果敢和优异的射击水平,令所有参试人员竖指称赞。
和大多数人一样,杨海林工作和家庭的“天平”也曾有过“失衡”。有一次,妻子带着孩子来队没几天,就赶上部队训练检查考评。连队党支部研究决定,安排杨海林负责火炮操炮训练工作。军令如山,当天,杨海林就去妻子那里讲明事由,并帮爱人收拾行李。面对妻子的“牢骚”,杨海林耐心劝说妻子:“因为我是连队的老士官,党组织才信任我,放心把这项重大任务交给我。”第二天,他硬是将妻儿送上了回家的火车。时隔多年,提起那段往事,杨海林虽有内疚但仍是无怨无悔。
“不断积累经验,才能更好地谋取明天的打赢。”每天试验结束后,杨海林都要静下心来写工作日记,一边总结,一边思考。入伍28年来,他不忘初心,矢志砺剑,主持编写试验教材4套,培养试验技术骨干几十余人,帮助试验队参试人员成功排除险情120余次,编写的近百条参试设备故障排查与处置方法被推广。
(责任主编:郑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