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老兵林风谦:用爱心画好军旅延长线

老兵名片:

林风谦,原海军石家庄舰政委。1990年12月入伍,全军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4次,曾因拥政爱民事迹突出被山东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记一等功。2015年自主择业后专职从事公益事业。2017年被评为全国书博会“十大读书人物”、青岛市“百姓学习之星”。

人人心中都有颗善的种子,遇到适宜的环境,就会发芽生长

现在身边的人都习惯我是一个“专职公益人”了。其实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公益事业,我也说不太清楚。

大学时,我就读于原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曾当过驻地一所中学的校外辅导员,接触过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深切感受到他们求学的不易。1998年,25岁的我刚从大学毕业来到部队,第一次休假没有选择回家探亲,而是去了河北涞源韭菜山上的一所贫困小学。我在报纸上看到,“希望工程”首批资助生张胜利毕业后在这里任教。抱着半是采访、半是做点“许三多式”有意义的事的想法,我跟着向导爬了大半天崎岖山路,登上山顶这所小学。

许多事不经历,也许永远也想不到。山上小学艰苦的条件和贫困孩子们的快乐,是那么难以想象又真实地融为一体,展现在我的面前。十多天的支教生活,我更多地是在笑声中度过。

假期结束,我该离开了。听到我要走的消息,一个孩子立刻“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整个教室随之也是哭声一片:“叔叔,不要走!”我一时不知所措。一个年龄稍大的女孩走到我身边,把自己画的一幅画送给我说:“叔叔,你还能回来看我们吗?”我落泪了。没想到短短十几天,我这个大山外的人带给他们情感上的依恋会那么强。我蹲下身对她说:“我会回来的。”

不久后,我被调往一座遥远的海滨城市,繁忙的部队工作和家庭生活,让我遗憾没能实现对孩子们的承诺。但很多静静的夜里,我都会想起大山里的那群孩子,想起他们亮晶晶的眼睛。

人生常常在一个路口,留给你遗憾,却在下一个路口,给你慰藉的机会。2000年的夏天,我在街头遇到一对双胞胎,父母都是盲人,带着他们从山东莱州的大山中走出来,卖唱供他俩上学。我没想到,这一次相遇,竟开始了一段长达十几年的交往。从街头相识,到互相信任;从助学择校,到帮困解惑;从母亲临终托付,到孩子金榜题名,10年间,我26次走进那座大山,资助和鼓励着这对双胞胎完成人生的华丽转身。2009年,他们均以超山东省一本线50多分的成绩考上大学。现在他们都已毕业参加工作,哥哥受我的影响考入军校,如今是一名海军上尉;弟弟报考了天津财经大学,现在是海尔集团外派海外的财务骨干。

2010年,《解放军报》曾连续两个整版报道了此事,我没想到会引起那么大的反响。那时,几乎天天都有领导、战友或地方上的朋友同学向我询问贫困孩子的信息,想去资助。也有些朋友会将身边困难的孩子介绍给我,寻求帮助。为此,2011年我在山东省临沂市发起一次助学活动,计划资助20名贫困学生至考上大学,因为爱心人士参与踊跃,最终有32名学生得到结对资助。2012年,我在莱芜市组织的助学活动让22名学生获得资助。

回顾那些年走过的助学路,我有两点深刻感受:一是军人的身份让我在做公益时得到社会各界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因为他们坚信“人民子弟兵为人民”;二是社会上向善的力量十分强大。每个人心中都有颗善的种子,只要环境适宜,都会生根发芽,茂盛成长。我只是一根普通的红线,把好心人的大爱串了起来。

离开军营,总有一些习惯会延续,不靠外在约束,而是内心价值的追求

2015年初,我离开部队。25年的军旅生涯,总有一些习惯会延续下去,特别是为人民服务去做公益的理念。但我最初也没想到,自己会坚定地将从事公益事业作为人生接下来的职业选择。

刚离开部队时,我问过自己三个问题:我是谁?我拥有什么?我想过怎样的生活?这三个自问让我保持了清醒的头脑。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普通青年,在部队里淬炼成长,离开军营后国家的自主择业政策让我没了后顾之忧。那么,我的后半生是不是该做些能体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更何况,即使脱掉军装,军人的作风不能变,本色不能改,职责依然在。

我把决定告诉了家人,全家人都很赞成:部队培养我这么多年,现在衣食无忧,应当为社会做点事。之后,我开始专职从事公益事业,除了担任青岛市志愿服务协会副秘书长、青岛市慈善总会爱基金秘书长等职务外,还成为“快乐沙”助学公益组织负责人。

如今,我有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投身公益事业。当年任石家庄舰政委时,我发现不少战士的海洋知识和海权意识匮乏,有些人甚至说不清“九段线”的来历,这件事在我心里一直没放下。离开部队后时间充裕了,我和一群海军退役官兵组成了一支“拥抱海洋”讲师团,为青少年讲海军、讲海洋、讲海防,培树他们的海洋国防意识。因为我们退伍军人的身份,加上授课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受到很多学校欢迎。2017年,这个公益项目入驻山东省团委公益平台,目前已经在全国100多所小学开展过活动。

2015年,为了解决农村孩子的阅读问题,我在青海、四川、贵州、内蒙古等地的135所小学进行调研,之后在爱基金策划实施了“我爱图书角”项目,筹集资金为这些省份的2300多个班级建成了设有200册图书的图书角。

在临沂革命老区助学时,我发现有所小学特别破旧,校舍漏风漏雨,孩子们在满是泥土的操场上玩耍。我回来后心里难受了好几天,一直想着能否帮他们改建一下。之后我带头捐款,“快乐沙”团队成员也纷纷捐款捐物,为学校改建筹足了资金。当地政府为了答谢我们,将这所小学命名为“快乐沙小学”,校歌是我作词的《我是一粒快乐沙》,歌里这样唱道:“我是一粒沙,一粒快乐沙,微小微弱不足道,筑起抵挡风雨的家;我是一粒沙,一粒快乐沙,热爱阳光传递爱,是你是我也是他……”

经常有人问我:“风谦,你总共帮助了多少困难孩子?”说实话我真数不出来。我用过一个微信名叫“每一条鱼都在乎”,来源于我看过的一个故事:暴风雨过后的沙滩上,一个小男孩把搁浅在沙滩上的小鱼一条条扔回大海。有个人问他:“这么多小鱼你救得过来吗?有谁在乎呢?”小男孩头也不抬,一边救一边回答:“这一条、这一条,还有这一条,他们在乎。”

战友相助,重要的不在于金钱,而在于引路

刚离开部队时,一个叫苏新旺的退伍战士找到我。啥事?他说一些战友约他一起回老家向政府要工作,他也觉得在部队干了这么多年,应该有个说法。

我跟他一起分析,他当年自己选择退伍创业,再回过头让政府安排工作不符合政策要求。那种“不要白不要”的想法会带来很多负面影响,特别会给子女认知和家庭形象造成很多损失。他还年轻,如果努力去做一件事,完全可以凭自己的汗水去实现。退一步讲,如果国家对退伍军人有了新政策,他去不去伸手“要”,都会享受到。

一边疏导,一边帮扶。我根据苏新旺的特长,指导他通过承办社区阅读推广等项目再次创业。后来,他也积极参与到“拥抱海洋”讲师团,还发挥个人所长将活动进行项目化运作,2016年因此获得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前不久,苏新旺在青岛团市委组织的一次座谈中,用自己的经历作了“每个人都有通过自己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权利”的主题发言,被拍成“微课堂”广为传播。

为了更好地为战友服务,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今年我在社区建了一个“军旅情文化空间”,希望把它打造成一个弘扬部队文化及军人正能量、宣讲党和政府相关政策、为退伍军人提供求职应聘信息和疏导思想困惑的“战友之家”。在这里,我接触了不少退伍军人,有些人一开始和苏新旺最初的心态相仿,但通过互相交流,经过我们帮扶,很多人都走上创业之路。退伍老兵秦士战曾在部队担任炊事员和司务长,如今承办了社区助老食堂,干得风风火火。他给我发来微信:“以后多跟政委谈未来,谈进步。真心话!”

在我们的影响下,许多老兵不但积极在事业上探索,还有不少人也投身到公益事业中,仅原石家庄舰的退伍战士中,就有三人在民政部门注册成立了自己的社会公益组织。

不经意间,我已经在公益路上走了这么多年。常有人问我是如何坚持下来的,我不知如何作答。“坚持下来”似乎寓意过程艰难,但怀善行走,我收获更多的是愉悦和心安,“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大学毕业后不久,我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母爱一生》,文中有一个场景:“5岁那年的一个冬夜,母亲为一个上门讨饭的老人煮了两个鸡蛋。那时的鸡蛋是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上一次的奢侈品,母亲说:‘娃,人有难处时帮一把,心里踏实些。’母亲厚道的话,使我明白——拥有爱心,人活着才会踏实,有意义。”

(责任主编:郑小云)

分享到:
Powered by YXcms 2012-2014 yxms.net Inc.